繪製全球人類微塑料曝露狀況圖:109國研究見解
- The Propel永續資訊團隊
- May 27, 2024
- 2 min read

#Cornell大學 的一項最新研究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揭示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全球人均飲食中 #微塑料攝入 量方面名列前茅。與此同時,中國、蒙古和英國則在 #吸入微塑料 方面居首。這項由Fengqi You和博士生Xiang Zhao主導的研究考慮了諸多因素,如飲食習慣、食品加工、人口統計和呼吸速率,以估算微塑料的攝入量。
印尼在微塑料攝入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居民主要通過海鮮等水產品每月攝入約15克,這標誌著1990年至2018年間的顯著增加。美國排名第二,每月估計攝入2.4克,而巴拉圭的攝入量最低,為0.85克。
中國和蒙古的微塑料吸入率最高,居民每月吸入超過280萬個微粒。相比之下,美國居民每月吸入約30萬個微粒。該研究將這種差異歸因於工業化,發展中經濟體的塑料消耗和垃圾生成增加。
研究強調了需要量身定制的減少策略,強調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合作和技術轉移。水中塑料垃圾減少90%可以顯著減少微塑料暴露,特別是在發達和高度工業化的地區。

該研究與聯合國塑料條約的談判同步進行,旨在建立全球塑料生產和處置的規定。它強調了通過多方面途徑解決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性,包括可持續包裝、廢物管理和水處理技術。
總之,該研究強調了在國家層面理解微塑料攝入的關鍵作用,以減輕塑料污染並保護公共衛生,強調了需要協調國際努力和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注意:內容的長度和風格可能會被編輯。
期刊參考: Xiang Zhao et al, Microplastic Human Dietary Uptake from 1990 to 2018 Grew across 109 Major Developing and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but Can Be Halved by Plastic Debris Remov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 DOI: 10.1021/acs.est.4c0001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