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中奈米絲的自組裝用於蛋白質共定位
- The Propel永續資訊團隊
- Mar 14, 2024
- 1 min read
Updated: Apr 2, 2024
哥本哈根大學的新研究提出了一個前景美好的願景:利用藍綠藻製造可持續、富含蛋白質且質地合適的食品。研究人員成功使藍綠藻生產一種類似肉纖維的新蛋白質,這對於植物基肉類和芝士等食品的製造具有潛在應用價值。該技術最大的優勢在於藍綠藻的生長過程與光合作用有關,因此資源消耗較少。這項研究對於解決氣候變化引起的食品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還表明,藍綠藻可以通過插入外來基因來製造新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自組織成微細的纖維,使得製造過程極其可持續且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相比之下,傳統的植物基蛋白來源需要進行大量加工,而且對資源消耗較高。
研究者將這一發現視為製造可循環利用的新型蛋白質的一大突破。雖然目前仍需進一步優化藍綠藻生產蛋白質的過程,但研究者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這項技術可以為解決食品可持續性問題提供新途徑。
最終,這一研究對於開發更可持續的食品來源和減少對動物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環境保護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提供了有前景的解決方案。
Reference:
Julie A. Z. Zedler, Alexandra M. Schirmacher, David A. Russo, Lorna Hodgson, Emil Gundersen, Annemarie Matthes, Stefanie Frank, Paul Verkade, Poul Erik Jensen. Self-Assembly of Nanofilaments in Cyanobacteria for Protein Co-localization. ACS Nano, 2023; 17 (24): 25279 DOI: 10.1021/acsnano.3c08600
Comentarios